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这次论坛分享,我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叫张旸,来自易易互联,现在负责研发与制造中心的项目与经营工作。
刚才在座大佬提到了生态,我今天带一个不同的题,也是生态,叫做《打造换电共同体,引领行业高成长》。
什么叫共同体?其实也是生态。为什么现在讲生态?针对刚才大家的材料里可以看到,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是从2017年左右进入到换电行业里,为什么进入这个行业?有它自己独特的原因,所以我的第一趴还是要啰嗦一下换电行业的发展历史。
因为这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质疑,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讲换电是个伪命题,你们建了那么多换电站是不是养蚊子?你们的换电成功率是不足的。但是我想讲,这个行业不是从2017年才起的风口,这个行业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有很多先行者推进这个工作,以奥运会为起始点,当时以商用的大巴车为基础,有很多企业、先驱者进入换电这个行业,但是受限于头部企业的参与程度,及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包括换电技术的不成熟,整个行业出现了大概10年左右的震荡期。一直到2017年左右,整个乘用车的底盘使换电的技术路线被广大的企业所接受,2020年左右国家相关法规政策陆续出台,这个行业才真正进入到风口起飞了。
为什么到2017年之后,这个行业能够往上走?主要是几个原因,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从2019年到2022年,多部委都出具了鼓励换电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各个行业、各个国家层面的会议中,特别是以工信部为主牵头的会议里,可以看到很多政策导入。
包括经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前如果以私家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大家都会认为这个车是私有的,其实对换电是不利的,因为换电的电池可以理解为流转和公有的,所以2015年之后的共享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共享经济发展,让人们对“拥有”的观念开始逐渐转化为共享,这也是有利于换电发展的观念改变。众所周知,观念是最难改变的。
社会层面来讲,起码一二线城市的交通、物流、出行和停车,从2014、2015年开始全面转向电动化,有了电动化车辆为基础之后,换电才具备了更多的可行性。还有技术发展,刚才提到从2007年到2017年,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包括换电机构、换电技术都是多套路线并行,随着类似5G、大技术、大数据技术,包括自动化和智能软硬件的出现,使无人值守和高效的底盘自动换电路线开始往下走。
基于此,得益于这些技术政策,包括整个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换电市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来看,针对换电车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的,到2023年中国充换一体的乘用车新车预测销量能达到百万级,电池租赁预计有千亿以上的市场。
风口已至,各个资本也已经嗅到了风口,从2017年开始,历年换电相关企业的注册数是指数级上升,现在已经达到万家级别。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也就是五六年时间内,换电有多火?我们预计到2025年整体私家车充换一体的车辆渗透率达到20%以上,当前还在10%以下,所以这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从2025年到2030年的时间段,我们认为换电行业是万亿级的市场,主要现在换电企业有多种切入市场模式。
第一个是主机厂模式,这些头部车企陆陆续续开始下场,主机厂模式有两种:第一,以B端市场切入为主,比如北汽、广汽、其他的企业。第二,一些C端市场是蔚来。
第二,换电运营商模式,以奥动为主,结合B端运营市场与头部车企进行合作,做了很好的推广。
第三,电池供应商模式,宁德时代以电池供应商模式切入的换电赛道。
在这些推广的过程中,生态布局方面,从电池销售、车型销售、换电运营和电池持有这四个大模块来讲,每个切入方式也有不同的玩法,但总体来讲,行业内都是这三种玩法。
基于此,接下来讲一下易易互联对整个换电生态、换电共同体的思考。
易易互联是基于GBRC架构打造的换电平台,我们认为我们是换电出行品牌的企业。现在在换电站和标准化电池包、车辆、站供云平台方面拥有上千项技术专利,而且从2020年开始,积极参与并主导多个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比如近年来陆陆续续在组织的10多项国标推的标准推进,所以这个行业的标准化和行业壁垒已经逐渐开始形成。
总体来讲,易易现在是业内唯一一家具备整车电池换电运营、换电生态全产业链的企业。
现在已销售的换电车辆大概在3万多台,其中重庆是样板和试点城市,现在单城已经建成40座换电站,已销售的车辆里有将近6000台是入网的,单城的换电次数达到将近1万次。重庆城市单站平均每天换电次数达到200多次,峰值站达到400多次,每天的换电度数达到了上万度电。
刚才温总提到灵魂拷问,有没有已经赚钱的?重庆不能说赚钱,起码已经平了。也就是我们认为单城市达到这个规模,换电运营模式完全可以跑通,完全没有问题,而且现在是比较粗放的行业发展和管理模式下。包括陈总提到换电站的成本再降20%,其他的运营成本继续再降一降,盈利空间已经出现了。
目前整个易易对开城和运营相对比较谨慎,这是一门生意,不是慈善,还是以赚钱和盈利为主要依据。
易易是吉利旗下的公司,我们做这个事情很早,2017年开始做这个事,因为是大企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谨慎,不做到一定成熟度不会向外发声,所以一直到2020年做了三年多左右,样站的验证工作完成之后,才开始对外发声。2020年9月以重庆作为首次对外发布换点模式的城市,所以目前重庆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样板城市。
从2022年1月份,国标开始陆陆续续建立,我们现在已经积极地参与,甚至主导了某些国标的制定,所以现在从标准上来讲,换电的技术路线相对明确了,也就三四家,基本能够跟着走。接下来还是需要多家进行合作共赢的方式往下推进。
我们预计从2023年开始,整个换电行业,起码以易易和吉利的储备,真正可以开始大规模地往下做铺垫运营,所以到2025年的三年期间是易易和吉利在换电领域真正大幅扩张的时间,我们预计到2025年整个换电站达到5000座左右,现在基本每年布站的规划也在1000-2000座左右。
刚才大家都在讲生态,换电行业不是做个站或者做个车就行,它是需要全产业链打通的,因为有了站需要车来运营,运营又要考虑电池流转,电池流转之后需要考虑电池的退出,包括残值利用。
现在以易易互联为核心,我们打造了吉利的换电生态,在这个生态里,易易互联是做换电运营的核心,换电站的研发制造由吉智新能源和能方科技两家主体承担,电池制造是宁国和耀宁时代,整车是吉利的老本行,由吉利和力帆、睿蓝、枫叶汽车做整车的制造和销售。
从整个吉利切入换电的视角来看,我们也是以B端市场为主,因为我们认为,首先想赚钱还是要B端市场,这个场景才能跑通,C端市场换电目前还无法推动用户把换电作为完全补能手段的方式,一台B端车型一天跑300-350公里,至少一到两次换电,这是有数量保证的。所以在重庆推得比较好的原因是主要以B端市场进行切入。
既然讲到B端出行,内部也有曹操出行、幸福千万家两个大的出行和运力平台承担这份工作。接下来从长远考虑,换电站到5年、10年之后,电池回收的退出布局有常青新能源。
当然易易互联的核心是做换电运营这件事情,从我们来讲,吉利做了全产业链的布局,自己在做这件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认为做一件事情,首先自己要掌握全链路的能力。比如换电站的制造、换电站的投入运营,在这些过程中,比如出租车司机到站里之后,他的排队情况会不会出现问题?换电成功率到底多少是合适的?运维人员到底怎么配比是合适的?运营模型怎么跑通?这是全产业链考虑的事情。
如果只做其中某一环,我们认为这个模式跑不通,就找不到其中的盈利点。但是在这些换电生态的能力建设之后,我们就会把这个东西分享出来。
首先我们认为整车研发和制造、电池生产/管理/回收、换电运营、销售运营,这几块工作在接下来的生态发展过程中都是可以向外打开的。每个环节大家都可以参与,包括在最后一趴里也会给大家提几个合作模式的概念,今年下半年易易互联会做一次品牌发声,我们现在有几个比较亮眼的商业模式,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到时候欢迎大家进行合作。
基于生态打造,我们还是认为需要有非常强大的技术底层,光讲生态、运营也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底层架构进行支撑,保证换电生态稳定地运行是我们的初衷。
首先我们认为底层的技术架构是车、电池、站、云一体的生态架构,光有换电站也不行,光有车也不行,光有电池也不行,就有硬件还是不行,还需要有数据平台。
从现在开始,易易互联和整个生态从换电站、电池、整车之间的协调联动,包括数据产出,最终到数据大平台进行展现,我们算是打通了整个生态技术架构。这个大屏展示的是每天实时投在公司运营大墙面上的数据,包括入网的车辆、每天换电的数据、换电多少度、换电成功率多少、单城市的数据多少,这里面都会有详细的展示。
再往下详细拆解一下,我们在技术底层里做哪些事情?这张图是分城市的图,可以看到很多详细数据。比如日均换电车辆是多少、日均换电里程数是多少,在这里面都可以有实时监控。当然核心的技术专利不说了,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我们认为换电发展到现在没有非常强的技术代差。比如连接器、车站通讯模块、电和水的连接的技术原理都是共通的,只是部分友商用了风冷的电池包技术方案,没有水连接的方式,但相对来讲,只要做底盘换电的都是这种方式。
我们在不断地迭代换电技术,从一代站、二代站到下半年马上推的三代站,在整个机械结构上为了考虑稳定性和成本降低,包括噪音等等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车辆举升结构从四立柱式变成现在的提升带式,从二代开始已经拿掉了码垛机的方案,也是用了提升方案。在整个技术上做了很多迭代,当然现在很多友商还在用码垛机方案,整个电池架也是配合电池举升结构做了双侧的入仓方式。
从换电站的技术来讲,我们也在不断地迭代,目的是从站的硬件角度能够不断地提升可靠性、耐久性,现在设计寿命是按照10年以上,包括一次换电成功率是按99.5%以上的目标。后面如果想做无人化值守、智能运维,站控是必不可少,因为它是智能化设备,不是铁疙瘩。所以我们现在从二代站开始,所有的站控和PLC自研,这样的话才可以实现快速的技术迭代,包括能够实现站控的相对可控,不被体系内的其他厂家所绑定。
从整个生态版图上来讲,车和站是协同的事情,一代和二代的产品都已经量产,三代站预估在今年下半年投入生产,这是一个运营能力最大化的站,EtoE的换电时间(车辆进站识别至离场)做到2分钟之内,换电效率很高。
4.0是做了小型化的站,单仓标准两车位,双仓标准三车位的换电站,包括温总、陈总都已经有规划,但我觉得这也是后续的方向,针对场景化的补充和C端市场的运行,包括对一些场地要求比较高的场所,我们会有四代站进行补充。三代站和四代站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和年底陆续推出。
车在吉利内部已经打通了多个车型平台的换电车型,这个展示的是现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和买到的吉利旗下的换电车型。在规划里会有更多的,起码在吉利内部打通所有换电车型的规划,我们的初衷包括未来发展的想法还是能够在多家车企和换电企业一起合作,推出通用的换电架构平台车型,我们一起去合作,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强。
实际做了运营之后,我们才能体会到有些事情有多痛,包括我们要做哪些事情不断地提高用户功能体验。
比如左边这两张图是自己开发的APP,运维人员自己用的。大家想做所谓的无人值守、智能运维,怎么做?我们要实时让运维人员能够监控站的状态,一是监控,二是控制。现在分系统模块可以实时根据问题实现远程下控,如果这个站有问题,远程就可以进行下控复位,这是最基本的功能。
下面会再讲一下智能运维和无人值守到底做什么事情,包括现在从直面客户的运营体验来讲,现在支持扫码换电和一键换电,尽可能地往无感的方向走,不要做很繁琐的流程。
现在从收费模式上来讲,里程收费和电量收费模式都可以支持。大家都认为充电车都是电量收费,很简单的模式,但如果做B端市场才知道,出租车司机是不认的,他认为我就是按里程收费,所以我们在客户体验上下了蛮大的心思。看似很简单,里程收费和电量收费,其实后面的底层逻辑、电量的校准、里程的校准做了很多工作。
举例说明,如果做里程收费,一个出租车司机坐在车里吹了一天空调,零里程去换电,是不是亏钱的?做了这些事情才知道有多痛,才知道问题点在哪里,所以我们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变盈利模型。
现在APP上有一些简单的换电指引,包括站内的电池数量、排队情况等等,因为重庆城市B端市场的场景化太严重,每天交班时间的换电排队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很多小的功能化场景指引。
基于换电生态打造和实际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们在思考下一步到底怎么做?从2023年我们认为是换电基本盘,这个大基本盘已经定了,风口已经来了。
我们的规划来讲,2023年还是以B端市场营运车辆切入,把盘子做大。2024年吉利的多品牌,包括吉客、沃尔沃的车型陆陆续续有换电车型规划推出来,我们内部会形成比较大的生态,联动做这些事情。
从2023年到2025年也在不断和外部企业合作,包括前段时间和其他头部车企、相关联的企业形成一些框架合作协议,也就是推动这些事情。我们认为从2024年到2025年的行业会陆陆续续形成一些联盟,我们会有多家企业一同推某一套技术架构、某一套运营模式,所以预计2025年在整个换电行业标准逐渐统一,形成几个大规模的联盟,共同推进行业的发展,使它更规范化地发展。
从易易互联来讲,我们还是认为要做几件事情:核心大的技术架构还是要自研,我们会把整套模式打包,向公众、友商、行业、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进行开放,一起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当然离不开我们做的详细的事情:
第一,机械装备和软件开发能力是持续往下做的,怎么把产品做到更智能、更可靠,这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第二,不断推进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化,因为我们都是从做车转过来的,总会受到挑战,我给他讲流程标准,他会讲我们是非标行业,我们做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在想,在我们之前很弱小的时候可以是非标,但真的到以后每年布2000、3000台,甚至5000、8000台站的时候,就不能拿非标的眼光看待它,所以在后面设计过程的标准化和开发过程中的流程化,要多家企业一起联合往下推。
第三,我们要规范优化对外开放的开发合作模式,因为现在是各自玩各自的,造成行业浪费,我认为这个行业已经过了头五年比较粗放的竞争模式,接下来可能我们要联动做一些事情。
这页讲一下对无人值守和智能运维的思考,因为大家都在讲无人值守,大家可能做换电站都知道,站务人员的投入非常庞大,负担很大,怎么把这些成本减掉?我们认为智能运维和无人值守分几个阶段,现在已经做到了远程运维的方式,后面会向智能运维的方向发展。
第一步,增强设备的感知能力,我们现在拿做自动驾驶的思路做站的智能运维。比如后面要实现全过程的远控和软件OTA的功能。
第二步,我们要建立一些失效模型和专家系统,提升设备的自诊断能力。比如我们会拿一些车规级的诊断思路去做这个事情,比如站的自动告警、自动触发告警、自动转工单、自动传到运营中心、自动派单往下走,这个流程怎么能够完全自动跑通?这样的话,最终的目标能实现,比如单程式四五十台,只能3-5个站务能够把运维工作运转起来,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第三步,通过AI大数据驱动等方法建立长效设备健康的自我监控和维持机理。也就是把它想象成一个机器人,这个相对比较长远,但我们认为第一步和第二步是短期内就能够做出来的事情。
做到这些事情之后,我们认为所谓的无人值守和智能运维才能真正落地,才能真正实现我们在运营人力投入环节的大成本下降。刚才陈总提到有20%的成本在这里,有可能把它至少降一个数量级,我们认为这个事情在1-2年内完全能够落地。
前面讲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易易的战略定位是整合开发制造运营服务全链路的未来城市智慧能源共享服务平台,我们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共享的服务平台,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开放的,后面我们会推出比较有意思的合作模式。比如我们推“N+nn”自营+加盟模式,这里面留点神秘感,不再详细多说。
我们还会推出“随心换”服务,比如重庆出租车在交接班过程中峰值换电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后续会拿“随心换”的服务去推,解决这些司机的后顾之忧,换电平台让他感知不那么强烈,不用在每个环节精打细算,算总账就可以了。
这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些合作模式,下半年易易做品牌展示的时候,这些模式都会向外做详细的解读和展示,也期望大家找我们详细了解这些事情,并促成大家的合作。
行业发展到现在,我们认为已经到了起飞的阶段,立志想和所有友商、行业同仁一起把换电行业推向新的高度,所以最后以易易的品牌愿景作为结束,祝大家易行千里,畅行无忧,谢谢!
回答问题,充换电接下来是共同协同发展的路程,但是我给它设个期限,大概20-30年内,因为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核电,我一直认为到2025年核电可能才是将来真正的未来,包括蔚来现在投资了聚变,我认为现在裂变在整个军事上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运用,但可能在汽车上不适用,但是我认为可控聚变和封装技术实现之后,预期到2050年左右,聚变是未来终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