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波《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体系》

发布日期:2023-09-19

核心提示: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能源行业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电动车和储能分会这段时间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些思考。
 XJH7955_w8081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能源行业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包括电动车和储能分会这段时间对于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些思考。我的汇报分三个方面:
 
    第一,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内涵及面临的挑战。

    国家层面关于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已经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在体系规划中已经明确要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电力系统适应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方向演进,电网要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要增强电源协调运行能力、煤电机组的灵活改造,国家能源局去年印发了煤电灵活性改造的标准化专题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里面对于一些重要的标准,都进行了布局。
 
    同时,在这个体系规划中也强调要加快新型储能系统的规模化运用,要大力提升电力负荷的弹性,其实就是灵活性的要求。
 
    在“双碳”目标下,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系统正在发生。能源生产消费和利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的电源结构、负荷特性、电网形态、技术基础以及运行特性将发生深刻变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面临电力电量平衡、系统安全稳定新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巨大挑战。电网运行控制标准委员会2021年发布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导则,也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系统构建的一些技术要求,尤其是长时期和短时期和超短时期的调节能力的需求。
 
    可以看到,我国电力系统目前的调节能力从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分布情况。这是“十三五”时期的灵活性能力的分布,实际上还是以水电为主,电源装机比例占到17%。
 
    同时,我们关注到在前两天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在这个蓝皮书里面明确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大特征: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和智慧融合。对应到充换电基础设施,其实我们就是在柔性灵活、清洁低碳和智慧融合这方面是能够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的。
 
    另外,大家可以观察到,有关交通低碳的文件,包括2030年前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的体系发展规划,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些纲要,这些规划里面也是从交通领域又提出了对于充换电设施发展的一些指导性的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能够充上电这样一个功能,但是面向“十四五”和2030,我们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方向,充换电设施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第二,新型电力系统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协同方式。

    从电力系统的角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角度,我们认为未来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同,刚才陈清泉院士的致辞里已经提出,要把充换电设施放入城市的基础设施来协同规划,我们也是这个观点。我们应该结合各个城市的特点,充分考虑充换电设施布局结构,是集中建设、分散建设的布局,快充、慢充的布局,而不仅仅考虑车桩比。另外,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统一将供电线路敷设专用固定停车位,对于新建小区已经明确了这些要求,对于公共停车区域应该结合实际的需求,开展配套的供电设施的改造,为适应大功率充电需求,合理配置足够配电容量。另外充放电设施建设要与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结合,应该统一进行。
 
    在昨天上午刚刚开了一个车网互动的标准体系的研讨会,我们观察到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充电设施融入到电力系统的挑战非常大。在当前阶段,有序充电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也是有价值的方向。在很多地区,有些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相关的标准也在报批过程中。由于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作为负荷侧的灵活性资源,充换电设施要和电网的互动面临着很多挑战,相关的阶段也比较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从单向的传输能量到将来的局域的充放电,到广域的充放电有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另外,从充换电设施的新业态、技术业态来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协同模式也值得大家关注,比如直流母线技术、光储充技术和绿电交易,包括氢电耦合,从充电的需求层、技术设施层、充电运营层、技术层、价值服务层,都在技术不同的探索,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未来有没有可能往负荷聚合虚拟电厂的平台去转,当然中间的技术门槛也是非常高的,但是都值得我们探索。我们在一些区域,包括在常州、江苏、上海等其他区域,我们的一些零碳园区的建设都有非常好的成效,包括绿电行动,也是在行业内引起了非常大的关注。
 
    另外我们围绕低碳高效、智能双向技术发展,一些关键的充换电设备标准以及元器件的标准也在布局的过程中。同时增加了设备智能化,放电功能、能效指标这样一些要求,比如“C h a o j i”标准体系基本建设完成,相关标准已经报批,修订的换电国家标准等一些互换性指标也在研讨过程中,也请大家给予关注。另外,无线充电的产品标准及测试规范也在编制过程中,前一段时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无线充电产品的管理规定。这个规定里面对于无线充电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它在产品的准入、可用的频率,尤其和广播无线干扰的保护距离,都是给产业的发展留了空间的,所以也请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个文件。
 
    另外,我们也在制定充电设备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相关的标准,我们也在制定完善材料的回收制度标准,制定充电服务身份认证和互动电量的认证标准。正在完善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制定充电服务与电网的通信协议标准。这些重要的标准其实都在推动的过程中,也请大家积极地参与。   
 
    第三,电力与充电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及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任务等都是非常清晰的,各有关部门推进工作也很有成效,当前发展中存在跨领域协调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呼吁不断根据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修正和完善具体的战略和措施。尤其是加强新型电力系统与低碳系统部门协同,共同研究,共同开展顶层,不仅涉及到能源、交通、工业与信息化、科技、标准化、财税价格等部门,更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在融合过程中,除了主管部门之间的加强沟通,直接关联上下游以及行业协会、产业链的沟通也很重要。
 
    (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在充换电设施领域不同的行业协会在其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呼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相关方面能够代表会员利益,反映会员诉求,加强行业自律,在新技术的引领、方向性的问题上能够加强沟通和交流,求同存异。
 
    (3)我们呼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并以解决用户问题为导向。当前主要任务是建设高质量的差异化的充电服务体系,比如推动街道、居委会、物业、运营商、车企、电网、用户代表形成合力,促进多种方式的共享充电、多车一桩、储充一体化、智能桩改造、小区周边公共快充的布局,系统提升住宅小区充电服务能力。我们也呼吁有能力的车企布局高质量的充电站,对于产业发展内容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4)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公共充电、高速公路以及专用领域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因地制宜与分布式低碳电力系统相协调,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充电数据、停车数据、车辆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充电服务能力。
 
    (5)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融合发展。我们承担的能源行业充电设施标委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标准化也是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从标委会的管理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和审查整个标准的编制过程也是体现了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的过程。我们希望加强队伍建设,从一些重要标准的制定、体会到要加强标委会队伍建设,欢迎核心的企业、核心的单位能够积极地参与标委会的工作。另外完善系列标准,更加注意完善车网互动系列标准,加快充电设施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建设活动相融合,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相关基础标准,制定和完善充电服务与电网通信协议标准,推进国内国际标准的互换。
 
    (6)海量电动汽车虽然与储能设施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实际上在可看到的“十四五”期间,不管是储能还是充电设施,对于电网和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以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不影响我们在一些顶层的标准设计上进行布局,在示范试点上进行探索。同时为了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储能难题,包括灵活性资源的调节难题,探索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创新性的技术,同时也是呼吁相关的政策出台,能够对于新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给予引导和鼓励。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