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宗旗:2021-2022年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发布日期:2023-03-02

核心提示:12月26-27日,由充换电百人会、中国充电桩网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贺励展览有限公司、上海贺励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第三届
 微信图片_20230302163645
12月26-27日,由充换电百人会、中国充电桩网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贺励展览有限公司、上海贺励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2第三届中国国际充电桩运营商大会(简称:金砖充电论坛)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顺利召开。同期活动:2022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采购节、年度最佳充电桩品牌评选活动暨颁奖典礼。
 
 
 
 
演 讲 实 录
微信图片_2023030216525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2021-2022年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发布。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在深圳参加这次论坛。我们联盟的年报是每年都会发布,很多企业都在问,我们今年的年报什么时候发布?其实正常来讲,应该6月份我们就要发布,但因为各地的疫情,包括很多论坛都取消或延期,导致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我们说要今年尽量在元旦之前尽快把年报发布。非常感谢,在座基本很多企业都参与了联盟年度工作报告的参与和编写,下面针对年报的内容,介绍一下核心点。
 
背景就不详细说了,刚刚主持人也在讲,像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今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00万辆,今年的产销量相比去年有翻倍的增长。2021年是350万辆,今年我们协会这边预测,达到670万辆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可以看到,在这将近7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里,车型结构里超过50%、甚至于60%,是面向To C端的。除了一线城市的北上广深这种限购城市以外,也下沉到了很多四五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到了老百姓平时的用车里。
 
在这个过程中,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现状是什么?我们也进行了一次梳理。我们每年年报采用的数据,都是上一年全年的数据,所以正常来讲,我们3、4月份启动,6、7月份发布,明年的年报会按照这个节奏进行计划,欢迎在座所有行业专家和企业积极参与充电联盟年报的工作。
 
这里面分七个部分。
 
一、总体情况
 
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2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908.4万辆,保有量占全球50%以上。充电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12月底,公共充电桩保有量128.9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147万个,规模持续保持世界首位。
 
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173.1万台,同比增长58.56%。
 
2021年,公共充电桩的区域集中度非常高,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这四个区域的公共充电桩,在全国的占比达到44%。广东、上海等Top10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到72%。
 
公共充电桩在2021年累计实现充电111.48亿kWh,其中2021年2月和10月,分别由于春节假期和十一长假的原因用车需求下降,后四个月充电电量均超过10亿度。每年这个趋势基本都保持一致。
 
2021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集中度依然非常高,其中前五大充电运营商比达到70.62%。
 
换电站的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6月,保有量达到1582座,超过2019年的5倍,各OEM陆续开发换电车型。目前可以看到,除To C端的换电车型以外,其他的都是以To B为主,像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企业,也开始在自己的加油站投建换电站,包括和车企达成合作。还有重卡换电站,在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以及补贴的支持下,发展得非常快。
 
二、政策扶持及行业组织促进
 
我国充换电政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最早期的鼓励配套建设到鼓励超前建设,再到兼顾建设进度和运营质量。部分地方省市也积极跟进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支持政策。在2015年以前,充换电设施在国家级没有独立的政策文件,都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文件里,提到了充电相关的话语。2015年9月73号文发布之后,其实我们充电联盟也是在这个文件下,由国务院发文成立的,这里面提到了很多关于充电的“十三五”规划的内容。2018年以后,中央层面的政策主要是查漏补缺,出台了很多指导性文件。包括今年1月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10部委联合下发了53号文,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行业的“十四五”规划,里面有非常多的指导性政策。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长期以来被高度关注,包括各省市和地方,逐步在细化和完善一些政策。今年1月,53号文下发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出台了自己的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和补贴政策。这里面的安全监管、奖补政策,是重点的方向内容。
 
针对行业热点,充电联盟会员单位组织了一些相关的论坛,我们和瑞典大使馆也进行了一些组织交流。
 
三、充电技术发展
 
我们看到,2018年以来,电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大功率充电、小功率直流充电、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无线充电等技术逐渐成熟。尤其是大功率快充,大家都知道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中汽研的2015+国家标准,还有一个是中电联的超级标准,这两个标准现在都在同步立项、征求意见和审查,后续应该都会陆续进行发布。同时,很多车企都在建设自己的超充站,目前我了解到,大家用的标准都是以汽标委的2015版国家标准为主。
 
二是双向互动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也是53号文里国家在扶持的技术路线。
 
三是自动充电。随着新能源汽车L2以上,大家叫L2.9,今年深圳市下发了全国第一个无人驾驶的地方性法规以来,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辅助驾驶在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很多自动充电的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场景下进行试验和应用。包括无线充电、充电弓、充电机器人、快速换电系统、充电臂等。
 
四是换电技术。去年底工信部下发了11个换电试点城市,我们看到了8个综合应用类、3个重卡。这11个城市发布之后,其实除了这11个城市以外,还有很多城市都陆续加入到了换电基础设施的投建和运营,包括我们的车厂和换电设备制造企业。
 
在换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制定了非常多的相关标准,包括充电、换电的。
 
微信图片_20230302163655
 
四、商业模式创新
 
可以看到,之前我们的参与主体,以运营商主导的模式,逐渐转变为运营商主导、多主体参与、多方合作的产业推进模式。在市场领域,我们根据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结构,它的充电需求、出行需求不一样,导致我们有一些差异化的市场结构,包括公共场景、专用场景。服务内容包括充电运营,从最早单一的充电服务费的模式,发展为出行服务模式。到现在发展成能源负荷的互动模式。
 
电动汽车的多类型推广,催生出不同的充电服务模式。在“十三五”期间(即2015-2020年),有很多运营商、车企主导的模式。到了去年,我们看到有很多充电设施的绿色化运营模式,包括充换电场站数字资产交易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换电运营模式、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以充电为核心的汽车ETC生态模式。
 
五、互联互通
 
充电市场平台分类有五种,一是资产运营商平台,指持有公共充换电资产的运营商自建平台,并形成其它合作方平台的互联;二是工具类服务平台,指主要为资产运营商提供充换电运营底层及前端软件工具类平台;三是第三方服务平台,独立第三方开放式平台,属于垂直电商平台;四是政府服务平台,地方充电设施主管部门委托建设的属地化的公共充电网络服务;五是自有生态延展类,基于自有平台用户,开展充换电平台运营体系,完成自有用户运营的生态闭环。
 
基于充电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各省市以及局部地区,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在这里面包括用户的数据、车辆的数据、电池的数据,可以看到有些地方政府平台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平台的数据打通的,包括电池数据、充电桩数据、支付数据。整个平台,大家之前在讲“全国一张网”,其实我更多觉得,“局部地区一张网”就可以。包括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出行需求,主要是以城市内为主,到现在为止可能是城市间,以及局部地区的出行,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周边城市的出行需求。
 
六、充电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为止,光媒体报道的着火事故就有几百起,所以安全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一定要建立在安全之上,这也是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的相关政策文件里会重点推进和检查的内容。充电桩或换电站的加工工艺都在更新,包括全生命周期检测监控、跟踪维护,以及通过对动力电池监测的预判,来降低安全隐患。
 
七、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包括车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充换电设施连接着新能源汽车以及电网,会把整个基础设施的产业生态扩展到汽车服务,包括能源供给以及车网互动等领域。有三个主要的趋势。一是高电压平台,未来的充电桩将加快升级改造,电压范围上限将提升至1000V,现在很多的充电桩已经达到了1000V;二是充换结合,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包括未来的储能,是我们可以在充换电站拓展的场景;三是充电基础设施,是未来联通电力交易和碳交易市场的关键环节。我们未来推动电力市场和碳交易的联通,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进行探索了。
 
我们这个年报,后续大家可以通过PPT上的两个邮箱联系我们,是我和我同事的邮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在11月16日,召开了线上的会员代表大会,在座大部分都是我们的会员单位,有的还在走流程,差不多有200余家,希望后续更多的行业企业加入到我们的充换电分会。成立充换电分会之后,关于充电联盟在民政角度的身份问题就可以解决,更好地为行业相关的充换电企业进行服务,所以后续也希望大家能加入到我们的充换电分会。谢谢大家。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