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钱到位,再发货!印度:这是侮辱

发布日期:2023-07-12  来源:新浪汽车

核心提示:据中工汽车网获悉,近日,比亚迪对印度的订单索要20亿货款的行为引发行业关注。7月上旬,《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
 据中工汽车网获悉,近日,比亚迪对印度的订单索要20亿货款的行为引发行业关注。7月上旬,《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印度计划招标采购1000辆电动公交车,订单的总价格约为228亿卢比(约20亿人民币),并和比亚迪进入谈判阶段。
 
然而,在意向条件交换阶段双方却为了一件事产生分歧:印度方面要求首付10%的定金,其余款项在交付所有车辆之后再支付;但比亚迪则要求印度必须一次性付清所有的款项后,他们才会进行车辆交付。
 
此举招致印方强烈不满,印度的高级官员对比亚迪施加了严重的责备,他指责比亚迪“打破了规则”,损害了印度的商业声誉,从而导致印度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了无形的损失。
 
印度早已商誉破产
 
“印度制造”是莫迪的雄心,也是莫迪的心病。近年来,印度频频以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向各大跨国公司开刀。
 
2008年,中国企业上海电气向印度供应了6台660Mw的电站设备,价值达到13.1亿美元(约94亿人民币),没想到的是,印度财团在电站设备安装完成后却不支付货款,甚至还反诉上海电气,要求上海电气支付21.4亿元人民币。
 
2017年,比亚迪“老对手”特斯拉有意进军印度市场,双方在关税的商定上产生争议。根据印度现行的关税政策,进口汽车关税为60%—100%,这就意味着,特斯拉旗下的产品需要向印度政府缴纳100%的关税,以至于马斯克惊叹“这是世界范围最高的关税了”。
 
2023年,印度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裁定没收小米印度公司的555.127亿卢比(约48亿人民币)并驳回小米的上诉。
 
彼时,小米印度发布声明,“我们正在研究该事项,并等待书面判决。”在此,我们愿意重申:小米在印度的业务,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对于印度的种种行径,有网友戏称,“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为何坚持奔赴印度
 
2014年,印度提出“印度制造”计划,致力于吸引外资带动印度制造业发展,最终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事实上,印度称得上是汽车行业的潜力股。2022年,印度汽车销量为472.5472万辆,同比增长25.7%,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乘用车同比增长23.0%至379.2356万辆,商用车同比增长37.8%至93.3116万辆。
 
其次,印度堪称不折不扣的超级人口大国。人口红利也为印度带来了旺盛的汽车内需。
 
此外,印度政策注重汽车市场的发展。2021年9月,印度政府计划向制造先进电池的公司提供46亿美元(约330亿人民币)的激励措施。截至2022年,印度政府还将对电动汽车行业派发1万亿卢比(约876亿人民币)的补贴。
 
早在2007年,比亚迪就已在印度当地建立工厂。2013年,比亚迪将电动巴士带到了印度国内,并与印度企业奥莱克特拉绿色科技公司合作设厂研发和制造电动巴士。2022年,比亚迪正式宣布进入印度乘用车市场,并发布了高端纯电SUV——元PLUS(配置|询价)。
 
比亚迪印度子公司高级副总裁Sanjay Gopalakrishnan在2023年印度车展上受访时表示,比亚迪希望到2030年能占领印度电动汽车市场40%的份额。他指出,比亚迪作为一家全球性制造商必须志存高远,而印度是个不错的发展选择,“因为人们认识到了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兴起。”
 
比亚迪率先弯道超车
 
从开始造车到电动大巴出海,比亚迪用了近十年。从商用车出海到乘用车出海,比亚迪又用了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比亚迪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企业的史诗般的征程。
 
2022年7月,比亚迪首次披露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到今年6月,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合计1.05万辆,较5月的1.02万辆小幅提升。累计来看,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合计已经达到7.43万辆,远超过去年全年海外销量5.36万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亚迪的海外工厂,也已成为多个国家竞相争取的香饽饽。法国媒体报道称,比亚迪正在与法国当局就在法国建厂的可能性进行谈判。而在此之前,就曾有外媒传闻比亚迪将会接手福特在德国的工厂。如果消息属实,那么比亚迪将全面杀入到汽车的发源地欧洲,掀起一波中国新能源汽车革命。
 
 
除了欧洲市场外,东南亚地区也是比亚迪积极布局的区域。5月5日,越南政府副总理陈红河在河内会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使用最佳技术扩展到电动汽车制造和组装领域,服务于越南市场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越南也将成为泰国之后,比亚迪在东南亚地区第二个生产电动汽车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法国、德国、西班牙、匈牙利、巴西这8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和比亚迪传出绯闻,这一架势像极了当初国内多个城市抢夺特斯拉第二工厂的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只是中国汽车品牌出海的一个缩影。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成功超越日本的104.7万辆,达到106.9万辆,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汽车市场从来不缺“卷王”。但“内卷”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品牌。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多项政策鼓励车企出海,到“内卷”下的中国汽车品牌竞争力突飞猛进,再到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可以说,海外市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未来引领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王传福在13年前说过的一句话,从今天来看,正在变成事实。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