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俊国《《中国换电产业发展研究暨蓝皮书发布》》

发布日期:2023-12-27

核心提示: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交通与绿色能源专业委员会 贾俊国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发表了《中国换电产业发展研究暨蓝皮书发布》的主题演讲



12月21日—22日,
由充换电百人会、中国充电桩网主办,上海贺励展览有限公司、上海贺励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第四届中国国际换电模式产业大会(简称:金砖换电论坛)在上海大华虹桥假日酒店盛大举办。
大会以“构建换电产业发展新机
”为主题,政策赋能,新能源换电产业逆势崛起,深入探讨推动换电协同发展,共话换电挑战与机遇,共议产业创新的新趋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能源研究会智慧交通与绿色能源专业委员会  贾俊国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发表了《中国换电产业发展研究暨蓝皮书发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


中国的换电大概经过了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应该在探索研究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从2020年(开始),我们从国家层面上给了换电一个“准生证”,换电模式迎来了春天。

    充电网从这个阶段立即切入了这个赛道的论坛,今年是第四届,我一直参加,虽然中间经过疫情,但是我发自内心来讲,这是我们中国换电进入新阶段以来一直持续致力于换电产业交流的非常好的平台,我在这里表示感谢。
    换电随着进入了深水区,或者说随着换电的发展,一些挑战和问题逐渐地呈现以后,我们的论坛应该怎么搞。昨天闭门会杨处长给了非常好的思路,而且从闭门会取得的成果来讲,我觉得这种民间论坛的生机和活力更具特色。也就是说,这种论坛可能在某种方面来讲更有价值,对于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在此,表示我的一份感谢。
    我十几年来一直在中国推动换电产业模式,对这些工作有一些过往经历和心得,其中一个重要的心得是什么呢?就像昨天闭门会大家畅所欲言的,在这个产业发展中,大家都穷尽自己的力气来发力,但是真正能够汇聚成力量、汇聚成共识的,一方面靠我们大家的交流,我觉得应该少了一个方面。从我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我觉得我们在实践当中发展,在实践当中创新,其实我们的实践应该上升到理论,让理论来指导,通过理论升华,再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带着这种追求和思考,我去年带领团队开展了中国换电产业的发展课题研究。今天给大家汇报三部分: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路线与目标
    三、主要内容与成果
    
    一、研究背景
    今天时间有限,我们能够总结出十几年来换电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成果,我们也能总结出换电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在产业内部和市场竞争方面,最大的问题比如成本高、投资大等等,归结为就是盈利问题。我们的产业链究竟能不能盈利,从车、电池到运营商等等能不能盈利。再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用户接受不接受,实事求是地讲,社会上(包括用户)现在对换电有很多质疑,甚至有很多诋毁,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开展了课题研究。
    这个课题归结为一句话,换电或车电分离的模式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如果是一条正确的路线,能不能可持续地发展。说到这儿,作为经过十几年检验的一条产业路线、商业路线、技术路线,我们虽然积累了经验,但是还需要深入地研究。因此,我们想通过这次顶层研究来把社会的关切、百姓用户的关切和我们换电人自己的思考提炼出来,我们的想法也得到了能源基金会的支持。我们的课题大概历时7个月时间,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电投、蔚来汽车、奥动新能源、泽清新能源等企业都积极参与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此,一并向参与这个课题前期研究的表示衷心的感谢。前天我们在中电联刘永东主任的主持下,刚经历了中期的评审,各位专家对这个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研究路线与目标
    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研究路线,但凡一个理论研究或一个课题的研究,首先要明晰它的基本思路和逻辑关系,我们在这个研究当中把握了六个层面,力图使这种研究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说到研究路线,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大家来自不同的企业,有不同企业的利益诉求。这是正常的,但是咱们研究者能不能更加中立的提出、判别产业发展问题,这对我们是一个要求。我们的研究涉及了六个方面:
    1、电动汽车发展及换电产业发展历程。对现有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行梳理,通过发展,我们把趋势研究好,形成展望。
    2、换电产业发展格局。从形成换电产业场景和链条来看。
    3、换电产业发展关键因素。我们在这个研究中用了产业组织理论来指导,比如说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市场结构、竞争环境。
    4、换电产业场景适用性分析。基于上面的研究,再回过头来看换电场景哪些适应、哪些不适应,同时我们用了两个维度:准入壁垒、竞争份额。
    5、换电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就能预判或梳理、总结、发现换电产业发展路径。
    6、结论与建议。给国家和产业提出相关的意见或结论。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想应该达到这样五个目标:
    1、厘清产业关键因素。主要是把现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提炼分析。
    2、创新研究方法。为什么想搞这个课题,我觉得我们产业不能像其他产业一样,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完全在实践中摸索,完全靠今天你是用顶部的,明天我是用底盘的,今天是前端的,明天是后端的。我们在技术因素中到底应该看哪些指标或者哪些因素来判定技术路线,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还是非常重要的。
    3、研判发展趋势。在这个研究中,我们第一是注重实践,我们开展大量的调研,希望各位专家和行业积极参与到这个研究当中。我们通过调研形成一些定性定量的数据,再加上我们的产业理论指导,用理论建立分析模型来开展研究。通过这种案例分析、理论研究,最后来指导实践。
    4、提出政策建议。通过这个实践,我们取得的成果争取能够比较客观的来判断换电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
    5、促进长效沟通。最后不管是通过研究报告、论坛或者什么形式,我们最终的期盼是形成一个长效的沟通机制、交流机制,能够促进换电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与成果
    我们换电产业的研究最后形成了几个成果:蓝皮书、研究报告、及两个子报告(乘用车报告、商用车报告)、提炼建议报告,成果还是非常丰富的。从目前来讲,蓝皮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筹备出版,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分了6章22节。
    第一章是中国电动汽车换电产业发展,这是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这里面有些数据,相信后续专家会对产业的某个角度有详细数据来解读。
    通过这个研究报告,我们把换电产业的格局进行了分类,我们细分了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主要是制造,中游主要是运营,下游主要是用户。
    第三章研究了换电产业发展关键因素,在发展因素中,我们通过TOE组织方式,通过SCP分析模型,对产业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首先是对技术因素,包括换电技术,其实换电技术包括换电设备、车辆接口、站端、能源供给(站网互动、车网互动)、换电经济性,昨天大家说用市场来决定,这是没问题的,安全是前提也是没问题的。其实这都是各种因素的一种体现,或者是一种落地。比如说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的结构性从何谈起,我们的经济性又从何来。技术首先要立足于安全、便捷的情况下怎么降低成本,大家看产业链、分析因素的时候,它绝对不是孤立的。市场结构与竞争,通过模式转变来看用户的体验,来看社会资源的利用。在换电方面,我一直强调一点,也是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我们占用的土地、便利资源和充电怎么能够复合来用,这是很重要的。
    你说你的充电,你说你的快充,你说你的特斯拉网……,中国有多少土地给你建这些网,中国又有多少电力能给这些网充上电、供上电。发展关键因素这部分是一个重要章节。我们对换电设备、换电车辆接口、换电技术都做了详细分析,比如说车端怎么降低成本,都做了一些探索。
    第四章是场景适应性,从理论因素分析一直到最后又回到场景,现在这些场景大家都有了,我们研究以后,比如说现在乘用车主要是在私人、运营,这两方面在车型方面是缺少的。咱们的换电车型有665个,商用车车型占9成,乘用车车型只占1成,但是换电商用车的车辆才6万多辆,乘用车是13万辆,这些数据对我们的场景是一个启发,所以我们在这儿也对场景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五章是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梳理了2025-2030年的换电产业发展路径,主要场景有什么变化、数量有什么变化、车端技术和站端技术又有什么变化,在这个章节中用前面的数据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第六章是一些政策建议,今年购置税政策非常好,对换电是一个强大的利好。在这方面,下面的政策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比如说标准高不高,比如说公安部的年检究竟对换电怎么样,我们的电池究竟能不能用。这些都是深水区的问题。
    附录中整理了现在产业中优秀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案例,目前我们商用车选取了六个案例、乘用车选取了六个案例,希望大家能够有比较好的案例贡献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后,我个人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在今天这个场合下有四方面的期待:

    第一,换电产业经历十五年的探索历程,今天我们在春天里过着换电日子,这个换电能不能走下去?能不能走好?政策已经给我们了,定位已经给我们了,关键看我们自己。希望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环境或条件、机遇。我们也有先驱、有先例,但是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大家今天坐在这儿,还没来得及看过往的先例,就看今天的繁花似锦,但是大家一定要珍惜今天好的机遇。
    第二,尊重历史,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充电作为一个技术路线,它也不是天生落下来就是充电。在我们国家电动汽车发展的起步阶段,它是落后于国外的,是从国外拿过来的,国外有充电的先天优势。
    第三,那充电就是必然的吗?充电就是唯一的吗?其实答案不是这样。但是说回来,电动也不是包打天下的。在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要因地制宜,宜换则换、宜充则充、充换兼容。换电对于促进能源与交通的融合是更有利的,对于能源和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有利,特别是无人驾驶,这些新技术在换电方面可能会比充电更有利于实现,因此它有独特的优势,希望大家能取得更多共识来让它真正变为现实。
    第四,但凡做换电,希望大家不要和做其他的产业一样,说我过来玩一玩。做换电,过去难、现在难,未来也不容易。对于这件事,大家一定要有一种情怀,一定要有一种抱负,一定要有一种使命。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换电真正成为中国方案。现在可喜可贺的是未来已经到了欧洲、北美去布局,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我们换电人骄傲的。我期待换电方案能成为世界方案的这一天早日到来。
    我们的报告还是初步的,第一次从理论角度、系统角度来思考,有很多的不当之处或者是缺乏更加广泛的数据和实证验证,期待着大家共同参与。

 
 
[ 行业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