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路通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日期:2024-04-30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核心提示:普路通(00276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新能源行业  1、分布式可再
普路通(002769)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新能源行业
  1、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助力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增量主体。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组成,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具有贴近用电负荷、建设周期短、与其他产业复合开发程度高等独特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一类分布式能源。2022年 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行动,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
  受益于整县推进政策和用电侧峰谷电价差的扩大,分布式光伏近年来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2-2023年)》,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51.11GW,同比增长28.5%;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随着工商业和居民用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叠加围绕“碳中和”的鼓励政策持续推出,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着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各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法规,明确新能源行业的市场地位,并对其规范化的建设提出要求,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扶持,带动了行业的高速发展。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环节,可在未来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动态调节作用,支撑供需双侧维持动态平衡,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新能源发电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重点指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抽水蓄能、CCUS等标准体系研究,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2023年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发展27条,其中提出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印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将“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列入总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重点任务。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而在海外市场,以欧洲、北美、澳洲等为代表的高电价国家及地区装机需求亦在持续增长,光储方案成为提升能源利用率及使用经济性的优选方案。综上,“光伏+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将发挥显著作用,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3、加快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推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加快转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开始加速。2022年 1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另外将钠离子电子列为“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并计划进行试点示范。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量储存载体,既能够搭载在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又能集成后作为储能系统调节电网的电力波动,是国家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得到了国家各类政策的大力支持。
  (二)供应链行业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就产业链供应链优化进行了单独讨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国内供应链行业带来了众多创新举措,亦为国内供应链管理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多维发展机遇;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为各部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了全方位指导,以助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新能源业务
  1、光伏能源服务平台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公司致力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智慧综合能源体系,综合利用大中小型工商业屋顶,为企业提供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实现减排增效。公司光伏业务的运营主体为普瑞时代,业务范围包括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及运营、电力市场化交易、综合能源服务等。
  (1)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及运营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主要是投资并运营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销售电站所发电量,从中获得相对稳定的电费收入。公司致力于协助客户高效率使用清洁能源,可为客户提供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等一站式全面服务。
  按照设计、施工和安装方式的不同,分为BAPV(在现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与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两种形式,两种形式均能利用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
  (2)电力市场化交易
  公司坚持聚焦分布式光伏,并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化交易业务,已获得广东省售电牌照 SD539、绿色电力证书等,提供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碳交易、中长期现货交易及虚拟电厂等多层次市场交易。
  (3)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采用项目开发、EPC总包及服务、智慧运维等有机融合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公司低成本融资、供应链运营、商务开发资源等核心优势,多维度为客户提供服务,加速推进项目储备及建设,推动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健康有序增长。
  2、储能生态运营平台
  公司以“让新能源更加智慧,为全社会的碳中和贡献价值”为核心理念,努力打造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生态运营模式,加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体系,紧贴客户需求,从调峰、调频等多功能维度,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规划建设,降低客户电力运营成本。
  公司储能业务的运营主体为普裕时代,是集储能项目开发、投资、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智慧运营于一体的创新型储能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开发可涵盖丰富应用场景,包括工商业储能、共享式独立储能、风光配套储能、微网储能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项目,根据财务投资模型和决策流程进行储能电站的投资并持有资产,并拟通过智慧运营核心技术平台和专业运营团队,使电站运营高效链接电力市场交易、电网需求互动、新能源发电调节等各个环节,通过运营为公司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储能技术研发上,公司以智能运维平台为基石,构建自适应、自调度、多区域、多能源形式、智能优化协同、安全监测保护等功能的集成运维管理平台,融合有BMS、PCS、EMS等子模块,打造先进的温控体系,提升储能系统产品的生命周期及运营效率。同时,建立全自动化的储能PACK生产线和储能系统集成工厂,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体系管控,生产制造高可靠性、标准化的储能产品,可以为公司储能运营业务提供支持,亦可满足客户各类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产品需求。
  3、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平台
  公司新型储能电池的研发运营主体为普钠时代,现已成立研发中心,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行业头部企业,专业涵盖电池设备工艺、生产工艺等的业内专业人士,具有较深厚的研发能力,专注于为钠电产业发展提供助力,聚焦于不同钠电池材料体系的开发及新产品验证迭代,打造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的钠离子电池产品。
  (二)供应链业务
  公司凭借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势,通过提供智慧供应链业务,基于对所服务行业的上下游链条的深度理解和认知,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作为金融和技术保障,围绕商流、物流和工作流环节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改进方案并协助其执行,包括供应链方案设计及优化、采购分销、库存管理、资金结算、通关物流以及信息系统配套支持等诸多环节在内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供应链效益,推动供应链创新,为客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报告期内,公司供应链业务包括ICT领域的B2B供应链业务、跨境电商业务、全国交付平台、生态环境治理业务、市政基建业务等板块。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储能领域具备专业人才支撑、研发能力及产业链优势
  储能业务团队的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电力系统从业经历,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工商业储能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储能项目经验,公司在储能业务上拥有充足的人员和技术储备;具有自主研发的储能电站控制系统,采用创新的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具备独立的冷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全氟己酮自动灭火系统、高压水雾消防喷淋系统、多级保护系统、电气及控制系统,具备施工简单、快速部署、灵活配置、消防隔离等特点,最大限度的提升储能系统安全性,降低客户成本;全自动柔性PACK生产线和储能集成线,拥有年产能1GWh以上的自动化储能生产工厂,能为公司储能运营业务提供支持。
  2、光伏领域具备专业人才支撑、研发能力和管理优势
  光伏业务团队的核心成员在电力、光伏等行业有着超过10年的丰富经验,是国内较早一批加入光伏行业的从业人员,是一支从业经验丰富、专业构成互补、凝聚力强的专业团队;光伏发电运维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光伏电站运营业务管理制度,从日常操作管理、工程巡检、并网操作、应急方案管理等方面对光伏电站运营进行周密的运维管理;公司拥有自己的光伏电站数据库和运维数据,为电站效率提升、电站融资和综合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真实的数据分析支持;
  自主研发的远程数据监控系统与集控中心平台,记录日常运维活动,实现“线上管控治理、线下维护检修”,对所有电站项目进行一站式全方位监控,保障电站的稳定运行。
  3、供应链及土地生态领域具备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和专业人才支撑
  (1)公司在供应链行业深耕多年,核心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立了稳定的管理团队、专业的研发团队、优秀的营销团队和可靠的服务团队,拥有了熟悉国际贸易、海关事务、物流管理、保税区管理、外汇管理等各方面实操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
  (2)公司生态保护业务团队深耕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相关领域多年,参与实施了大量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全面系统政策解读能力、丰富的项目实操经验以及行业内领先的项目管控技术,能提供包括立项规划设计编制、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及工程实施、竣工资料编制、省市联合验收、土地要素市场化运作等相关事项的全方位服务。
  4、数字化供应链信息系统支持
  公司基于金蝶云星空微服务平台搭建了核心管理系统,采用了BOS开发平台、BOTP单据流转技术和多组织特性,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并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实现了轻应用与移动办公系统的无缝对接,打破了PC和移动办公的壁垒,提高了企业供应链和生产的协同效率。
  5、精准快速响应的服务优势
  公司以多年的发展运营经验为基础,能精准判断客户供应链环节中的“痛点”,有针对性地为客户定制供应链管理方案,同时公司拥有海关AEO高级认证,并具备预归类服务资质,绝对快速的通关优势有利于客户实现“零库存”管理和“准时制”生产的需求。
  6、良好的银行信誉支持
  公司拥有良好的银行信誉,与众多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拥有充足的银行授信额度,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在满足公司迅速扩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公司新能源业务的资本性支出需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国内经济总体保持恢复向好态势,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冲突与变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国际贸易有关供应链业务带来了持续的挑战,公司供应链业务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此形势,公司努力克服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困难,尽可能降低行业周期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并同时继续推进转型升级,即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公司利用自身在供应链业务领域的优势,顺应国家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体系,力争由供应链业务的优质整合者和方案提供商,延展至一体化的新能源生态系统解决方案商。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643.79万元,同比下降58.91%,实现营业利润-12,081.67万元,同比下降9.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31.76万元,同比下降21.06%。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光伏行业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国内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重点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行动,在新建厂房和公共建筑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巩固风电光伏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扩大清洁低碳能源供应,积极推动生产生活用能低碳化清洁化,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巩固拓展绿色低碳转型强劲势头,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截止2023年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
  2、储能行业
  储能技术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柱。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电源侧,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频率电压支撑能力和涉网安全性能。在电网侧,发挥调频、调峰等多种功能,增强系统供电保障能力。在负荷侧,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供电可靠性和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颁布的多项政策文件,为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印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将“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列入总体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重点任务。2023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新型主体参与电力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为进一步支持新型储能发展,促进新能源配置储能实施,各地方政府相继因地制宜地出台不同标准的储能补贴政策和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
  在密集出台的政策推动下,新型储能行业处于发展热潮中。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在《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3》中对我国新型储能未来 5年市场规模的预测,保守情景下,预计 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 49.3%;理想情景下,预计 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138.4GW,2023-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0.3%。由此可见,随着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日臻完善,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创新突破,以及电池产品成本不断下降等诸多因素的积极推动作用下,新型储能将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
  3、新型储能装备制造行业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产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产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2022年6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2023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加强钠盐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攻关,提升能量密度,解决寿命短、放电快等技术问题。加强匹配钠基电池的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正极材料,煤基碳材料等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关键材料制备工艺和电芯制造装备,降低量产成本,支撑供应链体系建设。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约为 0.1GWh。未来,随着产业投入加大,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可增至28.2GWh。
  4、供应链行业
  中国目前已进入到供应链时代,其中主要包括传统供应链、数字供应链、区块链的应用、供应链金融等多板块内容。优质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2017年以来,政府始终加大供应链行业的推动力度。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产业链供应链,聚焦绿色能源主线的纲领,明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经济性和安全性相结合,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强化资源、技术、装备支撑,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同时指出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生态产品开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等活动,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护。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
  (二)公司发展战略及2024年度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与智都投控就优化股权合作、产业投资、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智都投控将为公司在以新能源业务体系为主要路线的长期战略发展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公司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公司将把握新能源行业的战略机遇,加大、加快新能源业务的布局及投资,稳步推动业务向产业化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公司经营规模和效益的提升,具体计划如下:
  1、新能源业务
  (1)光伏能源服务平台
  公司将在广东、广西、湖南等南方重点省市持续扩大消纳比例好、收益率高的自持分布式电站业务规模,增厚发电业务收入,提升公司经营的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紧跟政策变化,持续拓展分布式光伏多元化应用领域,以分布式光伏客户为基础,结合电力市场交易(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工商业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应用场景,给客户提供更为综合的能源服务,不断拓宽分布式光伏的商业模式。
  根据前述战略协议,公司会加大力度开展广州市花都区全域范围内的光伏、充电桩等新能源业务,配合国资大股东尽快开展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的项目开发和投资运营,并提供包括电力交易、碳交易、虚拟电厂响应等综合能源服务,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实现减排增效的目的。
  另外,为实现更优质的产业布局,公司同样会重视海外业务机会,在重点目标地区将会推进产品销售、业务投资等。
  (2)储能生态运营平台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指导意见,公司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国内市场,随着电改的进一步市场化推进,在负荷端继续布局并投资潜力巨大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在网端持续关注独立储能电站的市场空间与收益率表现;在国际市场,公司致力于在“一带一路”及其他重点国家、细分应用场景寻找优质能源合作伙伴,投资重点项目,成为行业标杆。
  在技术上,持续进行内部研发的投入,同时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对目前储能技术发展中的难点和瓶颈进行创新性研究,包括研究新一代新型储能系统大功率快速动态均衡技术,解决电芯长期运行情况下电芯一致性问题,提高储能系统容量利用率和循环寿命;研究新型储能系统主动安全控制技术,包括热失控早期预警技术、电池缺陷在线监测等,实现储能系统更加安全和可靠;研究新型储能电池温控管理技术,解决单体电池运行温度的一致性问题,实现储能系统整体使用寿命的大幅提升;研究虚拟电厂协调控制技术,聚合区域内的储能电站形成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市场,通过智能调用和优化控制使虚拟电厂运行效益进一步提升。
  (3)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平台
  我国是新能源技术与产品大国,但锂矿却依赖于进口,因此钠离子电池是下一代储能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钠离子电池将逐步实现产业化。但钠离子电池行业尚处于产业化前期,目前不具备足够的成本、能量密度等优势,因此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公司将着重于继续完善研发、继续开展钠离子电池于不同材料体系的研发及测试、持续降本,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2、供应链业务
  公司作为供应链领域的优质整合者,凭借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势,以客户为导向,持续稳定地开展ICT等行业供应链业务,并响应国家对于供应链体系重构的要求,积极支持国家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在细分行业领域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实现与客户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此外,公司将继续把握发展机遇,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内外资源,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土地综合整治等领域充分挖掘资源,迅速占领生态保护市场,壮大公司规模和社会影响力,为公司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发展和利润空间,实现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新能源领域的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新能源比重不断提升,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迎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竞争的加剧,若公司无法及时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及服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影响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应对措施:公司新能源业务团队的核心管理人员在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才,将研发投入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公司将加快扩大新能源业务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保证公司新能源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2、土地生态领域的市场竞争风险
  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类型项目,对于项目实施企业的品牌、技术力量、项目经验、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要求较高,同时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激烈,较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具有实力的企业不断进入,加剧市场竞争。
  应对措施:公司明确定位,对公司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进行规划,充分发挥公司自身优势,深化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抵御市场竞争风险。
  3、政策风险
  能源行业去补贴、规模管控、竞价机制、分时电价取代目录电价、绿电交易等指导意见陆续出台,能源行业政策调整幅度较大,对公司行业发展战略规划、预见性和敏感性、投资风险管控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跟踪与分析需求响应、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交易市场、绿电及碳交易市场等政策与规则动态,认真研究源荷聚合商业模式,结合公司自身的条件、能力和可聚合资源特点,有力有序稳步推进公司商业模式的设计和持续创新迭代。
  4、储能电池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储能电池研发方向为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凭借原材料储量丰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上又具有显著的高低温放电性能、高倍率性能和低成本优势,在相关技术领域持续取得突破,近年来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若钠离子电池产能集中增加,而钠离子电池的需求增速不及预期,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进行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持续完备产业发展、公司发展所需的产品体系和技术体系,循序渐进地优化、提高钠离子电池各项核心技术、关键性能参数,确保公司能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中保持核心优势。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