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科达利发布财报,1-9月营收77.68亿元,净利润7.95亿元,皆增长超三成。
科达利的创始人是白手起家,90年代,中专毕业的励建立,由宁波来到深圳,在一家港资企业做模具设计,攒到2万块。
1996年,他和弟弟励建炬联手创业,后拿下比亚迪、松下等客户的订单,完成上市。
科达利为励氏兄弟创造巨额财富。天眼查显示,励建立和弟弟,合计持有公司38.45%的股份。
10月出炉的2023年胡润百富榜上,励建立个人,以100亿元身家,排在第585位。
兄弟俩正奋力拓展海外版图,9月底以来,两次宣布向欧洲业务增资,合计6200欧元,约合4.8亿人民币,且酝酿在北美设厂。
节节攀升
励氏兄弟从事的结构件,一度被视为“边角料”。
在动力电池材料构成中,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是核心部分,结构件是锂电池的铝壳、盖板、连接片等材料,似乎不起眼。
其实,结构件在锂电池的生产成本中,占比约16%,仅次于正极材料。
过往两年,新能源市场景气度高,兄弟俩的生意节节攀升。
2022年,其营收86.54亿,同比几乎翻倍。今年1-9月,净利润7.9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盈利。
业绩亮眼,股价不振。
截至11月3日,科达利收报92.7元/股,市值约250亿元。
励氏兄弟的股权,年初以来跌掉2成,身家蒸发超过26亿元。
兄弟俩的业务,具体是两部分:动力电池及其精密结构件、汽车及汽车结构件,主要处于景气度较高的新能源汽车赛道。
今年,锂电池产业链的砍单传闻不断,科达利的预期受影响,行业技术迭代,也是利空。
头部车企正在加大新技术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方案)的投入,比如特斯拉的CTC、比亚迪的CTB,意在提高整车续航和降低成本。在此趋势下,新能源车的结构件使用量会减少。
一名整车厂人士表示,在整车制造中,汽车结构件作为汽车零部件的体量占比很小、产品单一,车企供应商没有太多盈利空间。
科达利的毛利率,大体在12%左右,确实有限。
官方近期回复称,针对部分二线电池厂采取降价手段,公司会以持续降低内部成本、拓展海外客户等方式,保持盈利水平。
在中国新能源出海的大趋势下,励家正打算把不起眼的生意做到全球。
加速出海
“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一百米深”,励建立深谙这个道理,他决定出海,寻找更大的市场。
科达利采取就近配套客户市场需求的战略,在德国、瑞典、匈牙利投建生产基地。
以匈牙利为例,科达利在2019年就建设了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一期项目为客户三星配套,现有总资产2.78亿。
“匈牙利生产基地已进入量产阶段,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三季度已实现盈利。”公司透露。
今年,励家兄弟又与欧洲一家锂电池生产商签订合同。10月末,其宣布向匈牙利子公司增资3200万欧元,约2.48亿元人民币,增设新生产线。
两兄弟在德国、瑞典的生产基地,也已投产,9月下旬,又向德国子公司增资不超过3000万欧元,约合2.32亿元,用于新增产线的工程建设、机 器设备购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增资完成后,德国科达利投资总额将至9000万欧元。
这些动作,可看出励家兄弟加速出海的决心。
为补足弹药,他俩在4月发布定增方案,截至三季度末,已募集资金34.80亿元。
1-6月,科利达海外收入,已达2.65亿,占到总营收的5.39%。
东吴电新研报称,科达利出海已经进入收获期,随着欧洲客户逐步上量,预计2024年欧洲基地可全部扭亏,有望贡献5-10亿元营收。
官方近期透露,目前在和客户沟通在北美建厂的需求及方案。
两次转型
70后的励氏兄弟,在深圳打拼多年,两次踩中了风口。
创业初期,科达利只是一家做五金冲压模具的15平米小厂房,能成就如今的市场地位,得益于敏捷的转型。
在智能手机蓬勃兴起时,励家看准了手机锂电池结构件的市场需求,买进设备进行研发。
当时,比亚迪从海外进口手机锂电池结构件,成本很高。
机缘巧合之下,1999年,励建立拿下比亚迪的订单。随后,日韩企业的订单也纷至沓来。
后来,兄弟两人又看到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机会,在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时,科达利就占领了先机。
对于动力电池厂来说,自己下场做结构件,成本不小,除了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会自研自用,其余大多企业选择外包。
在科利达,兄长励建立为董事长,弟弟励建炬为总经理,亲兄弟齐上阵。
锂电池结构件,构成家族生意的主要部分,占比在95%以上。
科达利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
德邦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科达利锂电池结构件的市占率达24.6%,在国内排名第一,定点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松下、LG等。
待海外项目大量落地,兄弟俩将牵引科利达的又一次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