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十余万充电桩,小桔能源依然“慌”

发布日期:2023-10-13  来源:青橙财经

核心提示:新能源时代,什么市场最火?最先出现在脑海的一定是电动车,但感受过补能危机的车主们,第一反应或许是充电服务。无论是充电桩还

新能源时代,什么市场最火?最先出现在脑海的一定是电动车,但感受过补能“危机”的车主们,第一反应或许是充电服务。

无论是充电桩还是充电站,在中国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千亿规模的前景吸引着大量不同体量的玩家入局,虽然市场集中度高,但整体竞争却非常激烈。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存在不少“平台型”玩家,它们靠连接众多由不同主体运营的充电桩,组成一张服务网络。

中国充电联盟9月11日发布了《2023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TOP15运营商拥有总量94%的充电桩,运营超过10万台充电桩的企业达6家,超过5万台的企业达11家。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特来电运营45.1万台、星星充电运营40.8万台、云快充运营37.9万台、国家电网运营19.6万台、小桔充电运营12.7万台。

其中,位居第五的小桔充电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其背后站着滴滴。脱胎于滴滴曾经的汽车后市场布局——小桔车服,小桔充电实际上是滴滴在发展能源服务过程中“碰上了”新能源浪潮的产物,归属于滴滴旗下小桔能源业务板块。

也因此,小桔能源早期布局不足,能挤进市场前列,靠的是平台化发展,吸收第三方充电桩做大规模。这虽然和星星充电等竞争者路线类似,可惜起步晚,规模稍显落后。

因此,生于忧患,哪怕位列前五、手握十多万充电桩,小桔能源依然有点“慌”。

01 小桔的车服妥协能源
就在10月9日,市场传出消息,滴滴时隔三年重提增长计划,关键是单量。但相比三年前,出行市场也已经牢牢和新能源绑定,其影响不只在于网约车业务方面,越来越复杂的汽车服务生态也牵动人心。

不过,今天再回顾小桔能源“上位”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丝运气的成分:小桔能源,或者说小桔充电,初期并没有在车服业务的布局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它的地位更多来自滴滴在运营出行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了新能源大势所趋,小桔能源是被市场趋势“抬着升咖”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滴滴曾经对汽车生态的布局。2018年8月,滴滴把自己尝试了三年的汽车服务平台,正式升级为“小桔车服”,并为其注资高达10亿美元。从名称可以看出,当时的滴滴瞄准的还是汽车后市场。

的确,这在当时是一条前途可观的赛道。最简单的案例,是车服市场当时的明星——途虎养车的融资故事。2018年下半年,途虎完成由腾讯、凯雷资本、红杉资本等重量级机构领投的4.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高达165亿元左右。所以,选择切入当红的汽车后市场赛道,对滴滴而言是车辆生态延伸的合理选择。

对比之下,在滴滴做出决策前的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仅为79.4万辆和77.7万辆,而汽车总销量为2887.89万辆。在当时看来,布局能源,燃油方面本身只能做一些优惠加油之类的平台,战略潜力不足,新能源气候未成,不确定性太大,滴滴选择“稳”一把。

结果,这一“稳”就错过新能源爆发的那一刻。中汽协数据显示,2018年和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始终稳定在120万辆之上,较2017年逼近翻倍。最令人警醒的例子是特斯拉,其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特斯拉销量从103097辆暴增至367500辆,看似绝对值不高,实际意味着引领品牌一旦出现,市场窗口已经大开。

应对已经是必选项,2019年7月,小桔车服升级组织架构,成立车企业务部和小桔能源业务板块,彼时的小桔能源涵盖加油与充电业务,由滴滴高级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陈汀挂帅,重要性已然不低于定制车、租车等各业务的总和。地位拔高后,滴滴迅速和南方电网等平台合作,小桔充电也开始与其运营的充电平台互联互通。

这已经有些后之后觉。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特来电已坐拥12.2万台充电设施,当时前五家运营商已占有88.4%的市场份额。小桔能源地位迅速上升并聚焦充电,更像是形势所迫,必须追赶。否则,能源服务甚至有可能动摇滴滴的生态。

一方面,滴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12个月,滴滴中国拥有1900万活跃司机。虽然新能源运营比例没有公开,但既然处于滴滴生态之中,滴滴自然没有理由放弃这数以千万计的未来需求。

另一方面,能源是车辆运营的基础,如果滴滴始终不提供能源服务,司机不得不选择第三方,有可能导致司机逐步产生换平台的倾向。

以T3出行为例,T3出行常年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的订单量排行中位居前三,其CEO崔大勇今年9月表示,T3出行的运力超90%都是新能源车,因此其建立了一站式充电服务,并且为司机争取了充电折扣。能源成本本身就是司机眼中比较重要的成本,如果能省下来,平台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加。

要知道,T3出行背靠东风、长安、一汽三大车企,2019年才成立,四年便已实现行业规模前三、增速第一的成绩。作为诞生于新能源普及高峰期的出行品牌,离不开能源服务方面的超前意识。所以,虽然当前市场格局未定,但能源服务必须顶着压力加强布局。

做好小桔能源,是滴滴在汽车市场换代过程中建立关键优势的必经之路,处于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上,就面临着最明确的挑战。

02 小桔能源“身陷漩涡”
正如前文所说,看似头部几大玩家高度领先,实际却有平台模式的功劳。



来源:中国充电联盟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8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720.8万台,同比增加199.8万台、67.0%,同期新能源汽车销量则达到537.4万辆。市场缺口依然存在,会吸引更多中小玩家趁着部分地区还有政策鼓励而分散扩大布局。比如,江苏常州、广东省、上海等地均有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根据年运营功率或用电量计算,中小玩家的回本周期缩短了,投入意愿则蠢蠢欲动。

那么,对于想要在市场建立品牌效应、扩大生态网络的小桔能源来说,滴滴的财务力量显然难以支持其和小玩家一样,四处进行重资产布局。

举个例子,在中国充电联盟统计TOP15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蔚蓝快充,虽然其运营充电桩数量只有4.4万台左右,和头部差距较大。但其瞄准社区场景进行针对性推广突破,通过资源与地推优势与物业合作,做到了全国社区充电市场TOP3。但对滴滴而言,瞄准小市场显然难以让业务规模做大,但大范围采取地推、自主充电站建设,成本压力难以承受。

尤其是,这个行业头部存在着特来电这种坚持自产自销多年的强大对手。特来电背靠A股上市的电气设备制造公司特锐德,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充电网业务实现营收23.67亿元,代价却是依然巨大的投入:去年,由特锐德提供担保,特来电从银行取得借款合计约为15.08亿元。

因此,可以说特来电约45万台、市场份额近四分之一充电桩,是靠多年烧钱“烧”出来的胜利。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特来电APP注册用户已超过1000万人,相当于滴滴国内司机数量的一半左右。当前的滴滴,恐怕并无太多余力让小桔能源重复这种增长。

滴滴9月9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二季度归属于滴滴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亿元,其中除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总体带来了经调整EBITA亏损12.1亿元。滴滴目前要更多投资于新的单量增长目标,更不能无限制地对能源业务进行投入。

恰好此时,行业中虽然参与者众多,但因为盲目竞争带来的淘汰者也不少,所以整合需求也处于增强期。小桔能源,抓住了这个机会,开放生态建设平台。

9月6日,小桔能源CTO廖兰新宣布启动新的供应链开放计划——“独角兽计划”,吸收中小型桩企进入小桔生态,为之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快速量产布局,从而建立自己的供给能力,对抗特来电这样的产业链玩家。

另一方面,小桔充电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不断吸收联营充电服务商,并为商户提供运营、营销方面的帮助,扩大自己的接入规模。今年3月,小桔充电进一步推出自主标识的“小桔优选站”,开始加强品牌建设。

这种平台型模式,此前已被星星充电验证过。星星充电发展初期,直接采用“众筹建桩”“共享充电桩”模式,从而发挥了轻资产优势,做到了行业第二的成绩。不过,这也折射出一个现实,小桔能源要继续扩张,不得不和头部玩家加速赛跑。

至少,相对于此前对后市场一把抓的野心,小桔能源的切入更加精准,这有着滴滴成长历程的影子,即先做好平台,再逐渐以定制车等方式,完善自己的品牌,提供更多服务。但充电服务毕竟不是网约车,可以靠模式解决一切问题。充电领域的竞争才处于起步阶段,小桔能源当前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点。

03 小桔需要更多抓手
根据小桔充电披露的数据,其充电桩平均利用率达到25%。光大证券曾经测算,充电桩盈亏平衡点的利用率在8%左右。那么,小桔充电是不是真的领先行业、高枕无忧?

答案恐怕并不肯定,“平均”利用率显然不能代表所有充电设施的投入产出都是正向的。小桔优选站这种由自己高度掌控的充电站之所以诞生,也是为了把重要站点做出更高的价值。在这背后,小桔能源并没有摆脱良性增长的焦虑。

首先,小桔充电本身是聚合平台,虽然当前其市占率较为领先,但和更领先且具有产业链优势的特来电们相比,小桔充电的流量优势有被打破的风险。要知道,早期这项业务可以靠滴滴的网约车客户,规模扩大之后,就必须对外吸引更多使用者。此时,滴滴的招牌效应便出现了衰减,对比车企的专业品牌效应和地方资本的渗透能力,滴滴鞭长莫及。

行业规模之王特来电为何遥遥领先?除了前文提到的长期投入,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坚定走与具备政府职能属性的国有平台公司合作共建城市充电网的合资路线,根据官方新闻,其合作伙伴包括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国家电投江西公司、赣州市政府等,甚至有地方政府主动前往特来电考察招商。



来源:能源杂志‍‍

特锐德财报指出,2023年上半年,特来电充电量高达41亿度,依然排名市场第一。今年2月时,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特来电运营的充电桩数量为37.7万台,小桔充电为10万台。到了8月,特来电的充电桩数量已经增长到45.1万台,小桔充电只增长到12.7万台,增量不及头部,显然在落地上存在阻碍。

所以,相比于这种地方优势壁垒,滴滴的流量优势反而有劲使不出来,建设上要优化供给,避免被行业卡脖子,运营上,滴滴的流量吸引外部充电用户作用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小桔能源技术方面以运营工具等“软技术”为主,但当前充电市场内卷加速,光储充一体化等更复杂的布局越发受追捧,面对这种加速构建壁垒的行业态势,小桔能源面临着更大挑战。

例如,能链智电近期中标浙江安吉重卡“光储充换”一体站项目,提供光储充换一站式解决方案。特来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特来电的光储充放检微电网解决方案已建设200余座微网型充电场站,并再度发挥自研自造优势。

相比之下,小桔充电在2021年底建设的首个光储充示范站,采用的是领充创享的解决方案,早期入局后,公开信息并不多。长期来看,如果在这方面也没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小桔能源将可能再次遇到光储充一体化时代扩张遇阻的问题。

于是,到了现在这个群雄混战的阶段,小桔能源即使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弯道超车,却无法放松警惕。一方面,平台化意味着掌控力有缺失,要控制服务质量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另一方面,当行业越来越内卷,其竞争方向已经扩大充电站向“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对行业资源和建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只有滴滴流量优势的小桔能源而言,不是好消息。

总而言之,充电服务市场的核心与终点都是能源新基建,以能源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才是大趋势。如此大的行业风口,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考验都会放大,小桔能源、小桔充电,无法只靠充电设施数智化运营实现高枕无忧。对于滴滴说来,未来的吞噬滴滴的最大可能是充电服务平台,新能源汽车引领出行市场势在必得,而新能源车主未来可能是出行市场抢夺的核心资源,毕竟每天大量的耗能背后会产生的高额现金流,充裕的现金流足以支撑一家充电平台造出一款新的打车软件。因此,真正的竞赛,或许才刚刚开始。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3

充电桩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充电桩网.本站网络实名:充电桩网-最专业的充电桩行业信息网站